夏日清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满目青翠、雾霭流岚,浩瀚林海壮美如画。
(戳视频,直击考古发掘现场↑↑↑)
戳视频,直击考古发掘现场↑↑↑
8月16日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黄埔甘草岭遗址(二期发掘)考古现场召开媒体通报会。
记者在通报会上获悉,甘草岭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共揭露出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304座,灰坑窖穴225座,出土陶、石、玉等不同质地的文物702件(套)。
甘草岭遗址二期发掘航拍照
揭露墓葬数量最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甘草岭遗址是目前广东地区揭露墓葬数量最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迹现象复杂,包含物丰富,出土遗物众多。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遗址中有数个深浅不一的柱洞,分散在墓葬周边。甘草岭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张雄介绍,这次共发现了5组干栏式建筑的柱洞遗迹,推测与生活居住的干栏式建筑有关,层位关系上要晚于墓葬,主要分布于甘草岭遗址西部,表明遗址的年代延续有一定时间,且功能分区上早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
柱洞遗迹
据介绍,甘草岭遗址主体遗存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其时代与文化内涵与邻近的茶岭、沙岭、陂头岭、榄园岭等遗址的第一期遗存相近,年代属于岭南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段,距今约4600—4300年,文化面貌以珠江三角洲本地因素为主,随葬品中的扁平足和瓦状足的陶鼎、长身石铲(石圭)、玉石钺等又明显反映出与粤北石峡文化存在密切联系。
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419处
甘草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汤村西南部,是一座大致为南北向椭圆形小山岗,面积约14500平方米,遗址面积近8000平方米,最高点海拔为48.65米,与茶岭、镬盖顶岭南北相望,东距茅岗遗址仅80米。
2017年9月—2018年1月,配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狮龙大道(现名创新大道)的建设,对道路施工所涉及的甘草岭遗址东区(一期)进行了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29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战国晚期墓葬171座,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161座,战国晚期墓葬10座,灰坑窖穴81座,灰沟3条,出土陶、石、玉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61件(套)。
出土圈足罐
2023年11月-2024年1月,配合黄埔区 GY-X2303 地块及增补地块的出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出让地块内涉及甘草岭遗址的剩余部分即甘草岭西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有先秦时期遗存埋藏。
2024年4月初,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核同意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地块内的甘草岭西区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
出土玉璜
截至到目前,甘草岭遗址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419处,其中墓葬143座、灰坑窖穴140个、柱洞125个(从中可辨识出的干栏式建筑遗迹5组),不同遗迹相互迭压打破的现象很多,表明遗址延续时间不短。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泥质陶圈足罐、豆、釜和夹砂陶鼎、纺轮,以及石钺、锛、圭、镞、环和玉钺、镯、环等341件(套)。
研究珠三角历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介绍,甘草岭遗址墓葬数量众多、几乎全面揭露的墓地,对于研究珠江三角洲北部丘陵山岗地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规模、社会复杂化程度、历史发展进程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甘草岭所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地处流溪河流域与增江流域之间的河谷地带,是广州地区人类活动较早的区域,地下文物尤其是先秦时期遗存埋藏丰富。
甘草岭遗址二期发掘航拍照
据悉,近十多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建设开展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先后发掘了榄园岭、陂头岭、茶岭、沙岭、马头庄、竹园岭、镬盖顶岭等十余处重要的早期遗址,清理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汉南越国时期古墓葬、灰坑、窖穴等遗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玉石器等文物。
张强禄认为,这为构建广州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汉初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也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项目的持续推动和深化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采写】南方+记者 黄堃媛 徐子茗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郑新洽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通讯员】穗文考配资平台哪家靠谱